12月23日,我校语文教研组举行了“作业讲评课的设计与实施”主题教研活动。
首先老师们观摩了王丽雅老师执教的作业讲评课《上海是怎样来的》、同课异构王秀超老师执教的作业讲评课《上海是怎样来的》、仲广玲老师执教的作业讲评课《木刻猴子》。课后三位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,并就“作业讲评课的设计与实施”这一主题介绍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思考。
王丽雅老师针对双减背景下作业量的要求,提出了优化作业的思路。减量增效要求老师重视作业讲评的设计,精选作业讲评的内容,做到学一个会一类,从而使作业讲评的效率发挥到最大。王老师也在反复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作业讲评课的基本流程,主要针对说明性文体阅读类作业的讲评。首先读文本的标题,从而大致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。接着快速浏览文本,圈画标志性语句。然后浏览练习题,再次阅读文本,划分层次,画思维导图。最后进行练习题的订正。总之,不是仅仅讲答案,而是教给学生一套读文章的方法。
王秀超老师就作业讲评课上思维导图的运用这一做法进行了交流。她以说明文阅读的作业讲评为例,介绍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,助力学生提高阅读技能的价值。思维导图以其形象性、直观性的优势,能在普遍以语言表达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课堂,给学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,同时,可视性的图像,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接受习惯。思维导图也具有开放、直观的优势,可以师生共同绘制,并且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地接入学习的过程中。又能浓缩,且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学习的要点,帮助学生记忆。
仲广玲老师就记叙类阅读的作业讲评课,谈了自己的经验。精细化文本解读和规范化答题是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重点。准确把握文本主旨,是教学的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用问题链的形式,还原教师解读的过程,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文本,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。记叙类文本学习重点在思路、内容和中心上,针对这三方面,设计下位问题链,帮助学生建立思考路径。在教学过程中,为帮助学生对于难点的突破,教师可结合以前学过的文本,进行互文对照。在规范化解题方面,仲老师介绍了自己总结的答题技巧,并举了若干道作业题,进行验证解说。
其他老师听完三位老师的介绍后,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。
郝良敏老师提到作业讲评课,要在作业批改的基础上,进行数据收集、分析,找到学生得分率的分布情况,失分点的集中情况,使作业讲评更有针对性。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作业讲评的各个环节中来,多让学生讲、评、改。
杨琼老师指出特别要激发优秀学生的潜力和示范效应,增加作业讲评课的形式,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持续的注意力。在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引导下,设计让学生更有参与意愿的活动,是作业讲评课要面临的一大难点。
胡水云老师提到语文教材的改变,给作业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些障碍,包括积累的材料不足,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也不足的情况下,给作业讲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老师对新教材也处于摸索阶段,对学生的指导更需精心和细心。
老师们在这次教研活动中,对作业讲评课有了更深的认识,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,会更加关注作业讲评课的设计与实施,提升作业讲评课的实效,更好地发挥作业讲评的功用与价值,助力学生的学业成长。